第壹百三十三章 見鬼
心魔 by 沁紙花青
2019-2-3 20:24
壹個四五歲的男孩子在壹棵垂柳下玩耍,粉粉團團,可愛極了。
此時艷陽高照,樹下陰涼壹片。只穿了壹個紅肚兜、梳雙髻的男孩壹邊用細嫩的柳樹咿咿呀呀地在地上抽來抽去,壹邊往樹上看。
壹個年輕的婦人坐在樹下的青石上做針線,偶爾看看這孩子,臉上洋溢幸福喜悅的笑。但漸漸發現男孩的舉動有些奇怪,於是也循著她的視線往樹上看去——
但什麽都沒有。只有清晨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射下來。她趕緊偏過頭去,問男孩:“團團,妳在看什麽呀?”
男孩不理她,還是只盯著樹看,看了壹會兒咯咯笑起來。笑了壹氣才往樹上指,回媽媽的話:“這個哥哥呀——”
這年輕的婦人再往樹上看,卻仍舊什麽都不看到。
心裏猛地泛起壹陣涼氣,覺得這樹下的寒意重了。就趕緊起身壹把抱住這孩子快步走開,邊走邊往樹上又看了幾眼。
——她當然看不見李雲心此刻正坐在這垂柳的壹根橫枝上,壹邊曬太陽,壹邊懶懶散散地翻看手裏的薄冊子。
這便是法身的好。神魂凝練為肉身,可像真正的人壹樣碰觸、感受。心念壹動的話,又可以像鬼魂壹樣從凡人的眼中隱匿——除非那人像這孩子壹樣,是天生的陰陽眼。
問題是無論他怎麽看都看不出這孩子有何不同尋常之處。
父親是鎮上的木匠。這種手藝人,在壹地名聲和人望都不會壞。但因為性子實在太木訥,三十歲才娶妻——娶了這小女子。四年前得壹個獨子,就是這男孩。
現在這男孩的名字在這薄子上。排首位。
這意味著這男孩在白鷺洲算是“相當重要”的人物,得需要他這樣統轄壹地的大妖魔去拿。
不過既然想不出緣由,拿便拿了。
只不過……唔。其實可以用用的。
小孩子容易看見不幹凈的東西——這種說法在這個時代是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的。
婦人抱著孩子回了家,便將這事情同丈夫說了。
兩人都疼愛這兒子,便覺得並不是小事。因為之前鎮上死了人,已是鬧得人心惶惶。如今自己的兒子又說在樹上看見壹個“哥哥”,簡直想起來就令人脊背發涼。
於是商議這個月男人再辛苦些、多箍壹只桶,去廟裏拜壹拜。
本是該去三河口龍王廟拜——但如今那裏的香火可不怎麽好。
那廟祝昆陽子道士都死掉了——平日還總吹噓自己道法無雙——叫人怎麽再信那廟中真有真神?
商議來商議去,總算想起南山上還有間小廟,供奉的應是壹位山神。
只是去那南山來回就要壹天,實在遙遠,於是打算等下月空閑了,再去瞧。
可是到了晚上……
便又出事了。
這晚木匠早早歇了。只等他的小娘子哄著孩兒睡了,好鉆來被窩裏。
這婦人也知丈夫心意、也覺得身上火熱。耐著性子眼見這孩子漸漸地合了眼,便輕輕與給他掖了被角、趕緊解了衣裳往木匠身下鉆。
但被子剛撩開壹角……
忽然聽見孩子壹陣銀鈴兒般的笑聲。
清脆、輕快的笑聲在這昏暗的屋子裏回蕩。
此刻天已黑了,屋外院中靜悄悄的壹片。
木匠和女人登時木在那裏,過了壹息的時間才瞪著眼、去看那孩子。
就見他躺在小木床上,手舞足蹈地往虛空裏抓,神情喜悅極了——笑了壹氣,又伸直了雙手……
像是有個什麽東西或者什麽人在逗他笑、還要來抱他走!
那木匠和女人頓時起了壹身的雞皮疙瘩,又看見桌上的油燈,忽地閃了閃,似是有壹陣陰風打著旋兒地吹過!
恐懼終於爆發出來。那木匠抓起衣裳就往屋外跑,那婦人則連滾帶爬地去搶了孩子,也跟在後面沖出去。
兩人到院子裏瑟瑟發抖地站了壹氣、穿好衣裳,卻是再不敢回屋了。
院外星鬥漫天、明月皎潔。牙根兒打著顫、商議了壹刻鐘,便連夜去隔壁家借了四張餅、十來枚雞蛋、壹個竹筐、兩根火把,當即上路往南山的山神廟去了。
李雲心坐在他家屋頂上,看壹點火光慢慢地離了白鷺洲、慢慢地穿過竹林、慢慢地消失在山林中,笑著嘆口氣:“哎。母愛呀。”
夫妻倆腳步不停地趕了壹晚上的路,終是趕到了南山腳下。
這南山也在洞庭湖邊。只不過此處湖岸相對陡峭,又沒有白鷺洲附近的白沙灘——風景雖然也好,但總不算聞名。
壹夜又怕又累,饑寒交迫。此時到這山邊看見壹座殘破的驛亭。雖然生著荒草,可也還算幹凈。在此瞇著眼、仔細看,又能看見半山腰那山神廟的壹角飛檐。
於是這夫妻二人就略略安心了——已到了山腳下,又是朗朗乾坤,總不會再鬧鬼怪了吧。
因想著壹會還要爬山路,這孩子也在背簍裏蜷得累了、又哭又鬧,於是夫妻二人決定去驛亭裏歇歇、吃點東西。
太陽升起來,照得這夫妻身上暖洋洋。女人抱著孩子哄了壹會兒,孩子也不鬧了。木匠去湖邊拂開水面的浮土取了些水喝,也為妻子捧了些。
吃喝完畢、腹中不再饑餒,於是靠在木匠肩頭想要合壹會兒眼。
哪知這壹歇,疲乏便如潮水壹般湧上來。女人緊了緊抱孩子的手臂,便慢慢和丈夫壹同睡著了。
幾息之後,低低的鼾聲響起,這孩子從女人的懷裏跳下來。
落地壹個踉蹌,險些摔倒。低聲嘀咕了幾句,便邁開步子壹顛壹顛地往西邊跑過去。
西邊有壹條不知名的小河流,是要匯進洞庭湖裏的。河水很淺,可以看得到河中五顏六色的卵石以及石中的翠綠水草。
有人在最淺處安置了幾塊大石供行人墊腳——這兩頭就被偶爾往來的人踏出壹條路來。
於是這孩子走到了路邊停下來,隨後手腳並用地爬上壹塊青石、坐定了。
似是覺得不大妥當,又調整了幾次姿勢,才終於覺得滿意。
日頭漸漸升起來,青石旁的竹影慢慢移動、慢慢變短。
這四歲的男孩開始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