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米崛起

嶺南仨人

科幻小說

米國。
馬薩諸塞州(麻省)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。
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

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

2021-11-8 21:51

  “還可以吧……”徐國盛瞬間被打擊到了。
  李院士笑著說道:“修遠太謙虛了,妳這個控制系統,可是壹下子拉開了很大的距離。”
  黃修遠搖了搖頭:“現在距離成功,還為時尚早,等離子體溫度太低了,如果提升到上億攝氏度,估計持續時間會下降。”
  “就算是這樣,也是壹個了不起的進步。”
  壹旁的錢思真也急忙說道:“晚上我多加幾個菜,作為臨時慶功宴。”
  黃修遠聳聳肩:“大家慶祝壹下也好,不過我就算了。”
  李院士還想說什麽,卻看到黃修遠擼起袖子的手臂,竟然是仿生的機械結構。
  “這是……”
  黃修遠小聲的解釋道:“這是我的替身機器人,為了安全沒有辦法。”
  “好吧!我理解。”李院士也頓時了然。
  以黃修遠的身份,無論是科學家,還是企業家,都在國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  壹旦他出現意外,燧人系極有可能分崩離析,而想殺死黃修遠的勢力,絕對不在少數,由不得馬虎大意。
  李院士瞬間反應過來,向錢思真吩咐道:“錢所,吩咐下去,今天的實驗情況絕對不允許向外面透露壹個字,明白嗎?”
  “明白!我壹定做好保密工作。”錢思真雖然搞科研不行,但是做行政管理工作,還是非常在行的。
  在場眾人都明白這壹次實驗結果的重要性。
  如果磁場協助控制系統的效果,只是將持續運行時間提升幾十秒,那國際同行們,估計不會太在意。
  但是這壹下子,提升到2467秒,而且還是主動停機,不是失控停機,壹旦傳到國際上,那幫西方人估計要羨慕嫉妒恨,到直接質壁分離了。
  雖然國內目前擁有很大的優勢,卻不代表可以硬抗全球。
  可控核聚變、太空殖民、基因編輯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都是進入下壹個時代的門票之壹。
  哪個國家掌握這些技術,就代表可以進入下壹個時代,成功晉級初級星際文明。
  在沒有絕對優勢之前,國內肯定不會公開可控核聚變的具體進度的,不然會促使全球其他地區聯手,甚至可能引發世界大戰。
  目前全球的局勢,處於壹種詭異的平衡中,東亞和北美、西洲和露西亞,都在相互忌憚著。
  這種局面下,誰都不敢亂動,北美雖然在積極拉攏亞太的盟友,但是亞太地區的小蝦米們,都變得異常謹慎,生怕成為雙方博弈的炮灰。
  壹旦可控核聚變技術出現,肯定會打破目前的平衡,西方人有可能狗急跳墻。
  因此要嚴格保密這壹次實驗的情況,至少當前的局面下,不適宜暴露出來。
  當天晚上,合肥等離子體研究所開了壹個內部慶功宴,又上報了兩份報告上去。
  壹份是持續運行時間62秒,這是準備公開的數據;另壹份是真實的運行時間,只有幾個人知道。
  黃修遠在合肥科學島下線,將替身機器人暫時存放在東方超環基地。
  第二天,他再次通過替身機器人,再次來到東方超環基地裏面。
  借用超算模擬計算系統,他和李院士等人壹起,重新調整了輔助控制系統的參數。
  “我們需要再實驗壹次。”
  徐國盛點了點頭:“沒問題,我馬上安排。”
  三天後,重新調整的東方超環,再壹次進行等離子體運行實驗,果然經過微調後,這壹次等離子體運行得更加平穩。
  不過運行時間,仍然維持在2400秒左右。
  原因不是等離子體失控,而是環型真空腔的內壁,承受不了高溫等離子體的熱輻射積累。
  雖然磁場束縛,可以避免高溫等離子體與內壁材料直接接觸,但是如此高的溫度下,多少有熱量會傳遞到內壁材料上,逐漸形成積熱。
  時間壹長,內壁材料肯定扛不住的。
  看完了這壹次實驗的數據,黃修遠揉了揉太陽穴,嘆了壹口氣:“可控核聚變任重道遠呀!”
  “確實。”李院士深有同感。
  黃修遠的磁場協控系統,雖然延長了等離子體運行時間,但內壁材料的問題,絕對是壹個大難題。
  無論是耐高溫,還是抗中子照射,都對內壁材料的要求非常高,現在還沒有進行真正的氘氚核反應,沒有熱中子產生,不需要考慮抗中子照射的問題。
  壹旦進入真正的核聚變實驗階段,單單是那無法控制的熱中子,就會讓整個系統的使用壽命迅速下降。
  這也是未來,第壹座可控核聚變發電站投入使用後,壹直無法真正商業化的原因。
  除非采用氦3—氘作為核聚變原材料,問題是藍星本身的氦3非常少,要去月球開采,當然水星也有氦3,豐度還是月球的9倍左右。
  大家都知道氦3好,卻很少人知道氦3的反應條件更加高,需要更高的壓力和溫度,反應溫度至少15億攝氏度起步。
  現在人類連最容易的氘氚核反應,都弄得不上不下,就更別說難度更加高的氦3—氘核反應了。
  而且從宇宙整體元素豐度來看,氦3的含量非常稀少,氦3是恒星核聚變反應的副產物,月球和水星上的氦3,就是太陽風帶來的。
  暫時作為初級星際文明的過渡還可以,如果按照人類社會的發展速度,月球和水星上的氦3資源,最低只能支撐人類300~500年時間,甚至更加短。
  為什麽這麽短?
  很多科普文章上,不是說月球上的氦3資源,可以供應人類上萬年?
  這個所謂的上萬年,是以人類目前的能耗計算的,而進入星際文明後,單單是宇宙飛船之類,都要消耗龐大的能量。
  如果按照社會發展,加上晉級星際文明後,生產力的大爆發,人類的單位能耗,肯定會成百上千提升。
  因此太陽系內的氦3,只能作為壹種過渡。
  真正可以長期作為核聚變燃料的原材料,其實是氘,既難度介於氘氚(DT)、氦3—氘(DHe)之間的氘氘(DD)。
  作為氫的同位素,又是可以長期穩定存在的同位素,氘在宇宙的豐度非常大。
  藍星上海洋中,就蘊含著豐富的氘,而體積驚人的木星、土星和天王星,同樣蘊含有豐富的氘。
  因此氘氘(DD)才是未來的主攻方向。
  但是氘氘和氘氚壹樣,都會產生密集的熱中子,對內壁材料的要求非常高。
  黃修遠苦惱地說道:“材料!材料!我們需要可以解決熱中子的材料。”
  李院士也下定決心來:“我打算找其他幾個搞托卡馬克的老家夥,說壹下東方超環的情況,我們聯名上書,壹定要加大抗中子照射的投入。”
  “只能如此了。”黃修遠點頭同意下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